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天天,www天天干com,伊人久久五月丁婷婷,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国产高清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亚洲三区,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女人18国产毛片蜜桃,天天操天天干天天草

歡迎進入鶴壁市藍翔儀器有限公司網站!

咨詢熱線:18839232200

  • 實力廠家

    實力廠家

  • 質量至上

    質量至上

  • 專業制造

    專業制造

  • 值得信賴

    值得信賴

  • 售后無憂

    售后無憂

全自動工業分析儀
您當前的位置 : 首 頁 > 下載中心 > 資料下載煤炭浮沉回收辦法及計算公式

煤炭浮沉回收辦法及計算公式

2022-01-29
文件名稱 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 上傳時間 資料下載
文件名稱 煤炭浮沉回收辦法及計算公式
文件格式 png
文件大小 33.93 KB
上傳時間 2022-01-29
資料下載 點擊下載
詳細介紹:


 

煤炭回收率是判斷煤好壞的一種方法,主要針對焦煤檢測,一般分三個方面首先是主焦煤,其次是中煤,再次是煤泥,剩下的是矸石,通過做回收就可以了解進場煤的產率和質量標準。依據方法就是《煤炭浮沉回收辦法》GB 478-87


《煤炭浮沉回收辦法》GB 478-87代替 GB 478- 80適用于測定粒度大于 0.5mm 的褐煤、煙煤和無煙煤等煤樣各密度級的產率和質量。


1.1 煤樣可按下列密度分成不同密度級:1.30 、1.40 、1.50 、1.60 、1.70 、1.80 、2.00kg/L 。


增加 1. 25 、 1.35 、 1.45 、 1.55 、 1.90 或 2.lOkg/L 等密度。當小于 1.30kg/L 密度級產率大于20時,須增加 1.25kg/L 密度。無煙煤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減少或增加某些密度級。


1.2 測定各密度級的產率和質量。


1.3 主要參考標準 :


a. GB 477- 87 《煤炭篩分試驗方法》;


b . GB 474-83 《煤樣制備方法》;


c . MT 145- 86 《評定選煤廠重選設備工藝效果的計算機算法》。


2 煤樣


2.1 浮沉試驗煤樣的重量可以根據試驗目的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一般來說,煤樣重量應符合表 1 規定。


粒級, mm


重量, kg


粒級. mm


重量, kg


>100


150


13


7.5


100


100


6


4


50


30


3


2


25


15


0.5


1


2.2 煤樣制備應符合 GB 474-83 的規定。


2.3 浮沉試驗煤樣是空氣干燥狀態。


3 浮沉試驗室


浮沉試驗應在浮沉試驗室內進行,室內面積不小于 36 m2 ,室溫不低于 20 ℃。


4 主要器具


4.1 重液桶:陶瓷缸或用鍍鋅鐵板、塑料板或不銹鋼板制成,桶高不低于 600mm ,容積不少于 50L 。


4.2 網底桶:用鍍鋅鐵板或塑料板制成,圓柱形,桶高較重液桶高 50mm ,直徑比重液桶約小 40mm,上口帶有提把,桶底用網孔尺寸為 0.5 mm 的金屬編織方孔網制成。


4.3 密度計:分度值為 0.001 kg / L 。


4.4 干燥箱:自控溫度,帶鼓風機。


4.5 臺(案)秤:稱量為 500 (或 200 )、 100 、 20 、 10 、和 5kg 的臺秤或案秤各一臺,其刻度值應符合表 2 的規定。每次過秤的物料重量不得少于臺秤或案秤稱量的五分之一。


表 2


稱量, kg


刻度值, kg


500


0.2


100


0.05


20


0.01


10


0.005


5


0.005


4.6 托盤天平:稱量為 lkg ,感量 lg 。


4.7 撈勺:用網孔尺寸為 0.5 mm 的金屬絲編織方孔網制成。


4.8 盤子:用鍍鋅鐵板或鋁板制成。


4.9 煤泥桶:規格與重液桶相同。


5 重液的配制


一般選用氯化鋅為浮沉介質。氯化鋅易溶于水,可參考表 3 用水配制重液。氯化鋅有腐蝕性,在配制重液和進行試驗時要避免與皮膚接觸,穿膠鞋,戴口罩、膠皮手套,眼鏡和圍膠皮圍裙等。


表 3:


密度. kg/L


氯化鋅含量, 


密度, kg/L


氯化鋅含量, 


1.30


31


1.70


58


1.40


39


1.80


63


1.50


46


1.90


68


1.60


52


2.00


73


6 試驗步驟(以氯化鋅為例)


6.1 將配好的重液 ( 密度值準確到 0.003 kg/L) 裝入重液桶中,并按密度大小順序排好,每個桶中重液液面不低于 350mm ,用低一個密度的重液再裝入另一個重液桶中,作為每次試驗時的緩沖液使用。


6.2 浮沉試驗順序一般是從低的密度逐級向高密度進行,如果煤樣中含有易泥化的矸石或高密度物含量多時,可先在高的密度液內浮沉,撈出的浮物仍按由低的密度到高的密度順序進行浮沉。


6.3 浮沉試驗之前先將煤樣稱重,放入網底桶內,每次放入的煤樣厚度-般不超過 100mm 。用水洗凈附著在煤塊上的煤泥,濾去洗水再進行浮沉試驗。收集同一粒級沖洗出的煤泥水,用澄清法或過濾法回收煤泥,然后干燥稱重,此煤泥通常稱為浮沉煤泥。


6.4 進行浮沉試驗時,先將盛有煤樣的網底桶在低的一個密度的緩沖液內浸潤一下(同理,如先浮沉高密度物,也應在該密度的緩沖液內浸潤一下),然后提起斜放在桶邊上,濾盡重液,再放人浮沉用的低的密度的重液桶內,用木棒輕輕攪動或將網底桶緩緩地上下移動,然后使其靜止分層。分層時間不少于下列規定:


a . 粒度大于 25mm 時,分層時間為 l ~ 2 min ;


b . 粒度為 3mm 時,分層時間為 2 ~ 3 min ;


c . 粒度為 l ~ 0.5mm 時,分層時間為 3 ~ 5 min 。


6.5 小心地用撈勺按一定方向撈取浮物,撈取深度不得超過 100 mm 。撈取時應注意勿使沉物攪起混入浮物中。待大部分浮物撈出后,再用木棒攪動沉物,然后仍用上述方法撈取浮物,反復操作直到撈盡為止。


6.6 把裝有沉物的網底桶慢慢提起,斜放在桶邊上,濾盡重液,再把它放人下一個密度的重液桶中。用同樣方法逐次按密度順序進行,直到該粒級煤樣全部做完為止,結束時將沉物倒入盤中。在試驗中應注意回收氯化鋅溶液。


6.7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應隨時調整重液的密度,保證密度值的準確。


6.8 各密度級產物應分別濾去重液,用水沖凈產物上殘存的氯化鋅(用熱水沖洗),然后放人溫度不高于 100 ℃的干燥箱內干燥,干燥后取出冷卻,達到空氣干燥狀態再進行稱重。


7 分析化驗和結果整理


7.1 各密度級產物和煤泥應分別縮制成分析煤樣,測定其灰分( Ag )和水分 (Wf) 。當原煤的硫分超過 1.5時,各密度級產物都應測定全硫 (SQg) 。根據要求,分析化驗項目可有所增減。


7.2 各密度級產物的產率和灰分用百分數表示,取到小數點后兩位。


7.3 浮沉試驗前空氣干燥狀態的煤樣重量與浮沉試驗后各密度級產物的空氣干燥狀態重量之和的差值,不得超過浮沉試驗前煤樣重量的 2,否則應重新進行浮沉試驗。


7.4 浮沉試驗前煤樣灰分與浮沉試驗后各密度級產物灰分的加權平均值的差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a . 煤樣中粒度大于或等于 25mm:


煤樣灰分小于 20時,相對差值不得超過 IO ,即:


 


煤樣灰分大于或等于 20 時,差值不能超過 2 ,即:


 


b . 煤樣中粒度小于 25mm:


煤樣灰分小于 15 時,相對差值不得超過 10 ,即:


 


煤樣灰分大于或等于 15 時,差值不能超過 1.5 ,即:


 


式中: Ag- 浮沉試驗前煤樣的灰分, ;


A g- 浮沉試驗后各密麈級產物的加權平均灰分,  。


7.5 將各粒級浮沉試驗結果填入浮沉試驗報告表 ( 附錄 A) 中,將各粒級浮沉資料(包括自然級和破碎級)匯總出 50 ~ 0.5 mm 粒級原煤浮沉試驗綜合表并繪制可選性曲線。根據要求也可匯總 100 ~ 0.5 mm 或其他粒級的浮沉試驗綜合表。


附錄 A


浮沉試驗結果的整理

(參考件)


A . 1 各粒級(包括自然級、破碎級和綜合級)浮沉試驗報告表如表 A1 、 A2 、 A3 所示。


篩分浮沉試驗綜合報告表如表 A4 所示。


50 ~ 0.5 mm 粒級原煤浮沉試驗綜合表如表 A5 所示。


表 A1 自然級浮沉試驗報告表


浮沉試驗編號 :



試驗日期: 年 月 日


煤樣粒級: 25 — 13mm (自然級)



本級占全樣產率: 18.322 ,灰分: 22-42


全硫( S g Q): 



試驗前煤樣重量(空氣干燥狀態): 24 .965kg


密度級


Kg/L


重量


質量


累計


kg


占本級產率 ,


占全樣產率 ,


灰分 ,


全硫 


浮物


沉物


產率 ,


灰分 ,


產率 ,


灰分 ,


<1.30


1.645


6.72


1.219


3.99



6.72


3.99


100.00


22.14


1.30~1.40


11.312


46.18


8.380


7.99



52.9


7.48


93.28


23.45


1.40~1.50


5.280


21.56


3.912


15.93



74.46


9.93


47.10


38.60


1.50-1.60


1.370


5.59


1.014


26.61



80.05


11.09


25.54


57.74


1.60-1.70


0.660


2.70


0.490


34.65



82.75


11.86


19.95


66.47


1.70-1.80


0.456


1.86


0.338


43.41



84.61


12.56


17.25


71.45


1.80-2.00


0.606


2.47


0.448


54.47



87.08


13.74


15.39


74.84


> 2.00


3.165


12.92


2.345


78.73



100.00


22.14


12.92


78.73


合計


24.494


100.00


18.146


22.14







煤泥


0.238


0.96


0.176


19.16







總計


24.732


100.00


18.322


22.11







表 A2 破碎級浮沉試驗報告表


浮沉試驗編號 :



試驗日期: 年 月 日


煤樣粒級: 25 — 13mm (破碎級)



本級占全樣產率: 6.283 ,灰分: 19.32


全硫( S g Q): 



試驗前煤樣重量(空氣干燥狀態) : 24 .965kg


密度級


Kg/L


重量


質量


累計


kg


占本級產率 ,


占全樣產率 ,


灰分 ,


全硫 


浮物


沉物


產率 ,


灰分 ,


產率 ,


灰分 ,


<1.30


3.437


14.26


0.893


4.84



14.26


4.84


100.00


20.37


1.30~1.40


11.768


46.82


3.057


9.20



63.08


8.21


85.74


22.96


1.40-1.50


3.967


16.46


1.031


15.89



79.54


9.80


36.92


41.15


1.50-1.60


1.107


4.59


0.287


26.74



84.13


10.37


20.46


61.47


1.60-1.70


0.372


1.54


0.097


37.42



85.67


11.21


15.87


71.52


1.70-1.80


0.270


1.12


0.070


43.31



86.79


11.62


14.33


75.19


1.80-2.00


0.458


1.90


0.119


54.96



88.69


12.55


13.21


77.89


> 2.00


2.725


11.31


0.708


81.74



100.00


20.37


11.31


81.74


合計


24.104


100.00


6.262


20.37







煤泥


0.082


0.34


0.021


15.78







總計


24.186


100.00


60283


20.35







表 A3 綜合級浮沉試驗報告表


浮沉試驗編號 :



試驗日期: 年 月 日


煤樣粒級: 25 — 13mm (綜合級)



本級占全樣產率: 24.605 ,灰分: 21.63


全硫( S g Q): 




密度級


Kg/L


重量


質量


累計


kg


占本級產率 ,


占全樣產率 ,


灰分 ,


全硫 


浮物


沉物


產率 


灰分 ,


產率 ,


灰分 ,


<1.30



8.65


2.112


4.35



8.65


4.35


100.00


21.69


1.30~1.40



46.86


11.437


8.31



55.51


7.70


91.35


23.33


1.40-1.50



20.25


4.943


15.92



75.76


9.89


44.49


39.15


1.50-1.60



5.33


1.301


26.64



81.09


11.00


24.24


58.55


1.60-1.70



2.41


0.587


35.11



83.50


11.69


18.91


67.55


1.70-1.80



1.67


0.408


43.39



85.17


12.31


16.50


72.29


1.80-2.00



2.32


0.567


54.57



87.49


13.43


14.83


75.54


> 2.00



12.51


3.053


79.43



100.00


21.69


12.51


79.43


合計



100.00


24.408


21.69







煤泥



0.80


0.197


18.80







總計



100.00


24.605


21.67







表 A4 篩分浮沉試驗綜合報告表


煤樣粒級 :50 ~ 0.5mm




煤樣名稱:



取樣日期: 年


篩分


50 ~ 25mm


25 ~ 13mm


13 ~ 6mm


產率, 


灰分 ,


產率, 


灰分 ,


產率 ,


灰分 ,


浮沉


33.029


21.71


24.605


21.63


15.874


22.83


密度級Kg/L


占本級 ,


占全樣 ,


灰分 ,


占本級 ,


占全樣 ,


灰分 ,


占本級 ,


占全樣 ,


灰分 ,


<1.30


7.67


2.519


4.49


8.65


2.112


4.35


9.35


1.478


2.97


1.30~1.40


52.94


17.380


9.29


46.86


11.437


8.31


43.30


6.847


7.12


1.40-1.50


19.50


6.401


17.03


20.25


4.943


15.92


20.48


3.238


14.77


1.50-1.60


3.63


1.191


26.68


5.33


1.301


26.64


6.37


1.007


24.87


1.60-1.70


2.08


0.683


34.92


2.41


0.587


35.11


2.99


0.473


33.67


1.70-1.80


1.36


0.447


44.33


1.67


0.408


43.39


1.85


0.292


42.08


1.80-2.00


1.96


0.642


53.46


2.32


0.567


54.57


2.17


0.344


52.32


> 2.00


10.86


3.566


81.12


12.51


3.053


79.43


13.49


2.133


79.29


合計


100.00


32.829


20.74


100.00


24.408


21.69


100.00


15.812


21.59


煤泥


0.61


0.200


17.24


0.80


0.197


18.80


0.39


0.062


21.16


總計


100.00


33.029


20.72


100.00


24.605


21.67


100.00


15.874


21.59


篩分浮沉試驗綜合報告表


月 日



試驗日期: 年 月 日


6 ~ 3mm


3 ~ 0.5mm


50 ~ 0.5mm


產率, 


灰分 ,


產率, 


灰分 ,


產率 ,


灰分 ,


13.238


19.24


8.303


15.94


95.094


21.03


占本級 ,


占全樣 ,


灰分 ,


占本級 ,


占全樣 ,


灰分 ,


占本級 ,


占全樣 ,


灰分 ,


15.51


2.047


2.69


24.17


1.906


2.32


10.69


10.062


3.46


38.78


5.117


6.83


33.68


2.656


6.47


46.15


43.437


8.23


20.94


2.764


13.65


20.41


1.610


12.72


20.14


18.956


15.50


6.40


0.844


24.39


6.64


0.524


23.01


5.17


4.867


25.50


3.11


0.410


34.05


3.13


0.247


32.07


2.15


2.400


34.28


1.92


0.254


42.34


1.62


0.128


39.81


1.62


1.529


42.94


2.17


0.286


50.88


2.16


0.170


49.94


2.13


2.009


52.91


11.17


1.474


78.19


8.19


0.646


76.99


11.55


10.872


79.64


100.00


13.196


19.19


100.00


7.887


15.90


100.00


94.132


20.50


0.65


0.087


21.59


5.10


0.416


17.13


1.01


0.962


18.16


100.00


13.283


19.21


100.00


8.303


15.96


100.00


95.094


20.48


表 A5 50 ~ 0.5mm 粒級原煤浮沉試驗綜合表


密度級


Kg/L


產率 ,


灰分 ,


累計


分選密度± 0.1


浮物


沉物


密度 Kg/L


產率 ,


產率 ,


灰分 ,


產率 


灰分 ,


<1.30


10.69


3.46


10.69


3.46


100.00


20.50


1.30


56.84


1.30~1.40


46.15


8.23


56.84


7.33


89.31


22.54


1.40


66.29


1.40-1.50


20.14


15.50


76.98


9.47


43.16


37.85


1.50


25.31


1.50-1.60


5.17


25.50


82.15


10.48


23.02


57.40


1.60


7.72


1.60-1.70


2.55


34.28


84.70


11.19


17.85


66.64


1.70


4.17


1.70-1.80


1.62


42.94


86.32


11.79


15.30


72.04


1.80


2.69


1.80-2.00


2.13


52.91


88.45


12.78


13.68


75.48


1.90


2.13


> 2.00


11.55


79.64


100.00


20.50


11.55


79.64




合計


100.00


20.50








煤泥


1.01


18.16








總計


100.00


20.48








A.2 按原煤浮沉試驗綜合表(表 A5 )繪制 50 ~ 0.5 mm 粒級原煤可選性曲線:


a 在 200 × 200mm 坐標紙上繪制 5 條曲線(圖 Al ):浮物曲線β,沉物曲線 ? 、密度曲線σ、灰分特性曲線λ和密度± o.lkg/L 曲線 e 。


b . 在200 × 350mm 坐標紙上繪制邁耶爾曲線 M (代替β、θ和λ三條曲線)、密度曲線δ和密度± O.l kg/L曲線 e( 圖A2) 。


c . 可選性曲線的繪制方法也可根據 MT 145 - 86 進行。


注:①繪制可選性曲線時 a 和 b 任選一種。


②邁耶爾曲線的右邊縱坐標是根據相似三角形原理對灰分坐標的延伸。


圖 A1 可選性曲線示例


 




圖 A2 可選性曲線示例


 






1 概述


浮沉試驗,就是“用不同密度的重液使煤樣分成不同的密度級,以測定各級產物的產率和特性”。進行原煤浮沉試驗的目的在于了解煤炭的可選性,即測定煤炭的密度組成及其質量特征,以便為合理利用煤炭和設計選煤廠提供依據。對人洗原煤及其產品的浮沉試驗則可用于評價選煤工藝效果和指導生產。


a) 取消使用有機溶液作重液;


b) 增加了關于 300mm 粒級浮沉煤樣重量的規定;


c) 對于小于 50mm 各粒級,作出了減少浮沉試驗煤樣重量的規定;


d) 對浮沉試驗的靜止時間作了某些改動;


e) 提高了煤樣烘干溫度(由 50 ℃改為 100 ℃)。


另外. GB 478-80 附錄中關于浮沉試驗報告表的計算示例有些錯誤,例如把浮沉煤泥按比例分配到各浮沉級。另外,關于產率精度的規定亦不符合實際,綜合級灰分取小數點后一位也不合理。因此造成了一些混亂。這些錯誤的根源是沒有科學地分析稱量精度與產率精度之間的關系。“灰分精度”脫離了實踐的需要,沒有反映化驗誤差的真實性。




3 下面就 GB 478--87 的一些重要事項作如下說明:


3.1 關于密度級


本次修訂中更改了密度級的數目,原標準 (GB 478- -80) 規定的重液密度為 1.3 , 1.4 , 1.5 , 1.6 和1.8g / cm3 ,現增加 1. 70 和 2.OOg / cm3 兩種密度,這樣不僅把密度級從 6 個增至 8 個。同時也把重液密度的精度明確表示為小數點后兩位,這與條文規定相呼應,符合評定煤炭可選性應用的要求。條文還規定可增加或減少一些密度級,并具體規定當 <1. 30g/cm3 密度級的產率大于 20時,須增加密度為 1.25g/cm3 的重液。


增加密度級不僅適應了選煤技術的需要,也方便了國際交流,提高了 GB 478-87 的國際性。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高硫煤分選、硫鐵礦回收、無煙煤洗選、洗矸的綜合利用、重介三產品旋流器分選等,都對高密度重液的浮沉試驗提出要求,原標準規定高密度為 1. 80g/cm3 ,已不能滿足需要,常規就應當提高到 200g / cm3 ,有些情況則需要把浮沉試驗的密度級提高到 2. 40g/cm3 左右。而超低灰分精煤的洗選,則需要增加低的密度的密度級,例如 1. 25g / cm3 或更低。


以浮沉試驗技術的角度來看, 2. OOg / cm3 以上的高密度重液配制比較困難。多午的實踐經驗證明,在常溫下配制密度為 2. OOg / cm3 的氯化鋅重液是可能的。有的單位還配制成功了密度高達 2. 20g / cm3 的氯化鋅重液(加熱配制法)。為了保證本標準的正確實施,在第 3 條中補充了浮沉試驗室“室溫不低于 20 ℃”的規定。室溫太低,配制高密度氯化鋅重液比較困難。


3.2 關于重液


本標準從經濟、實用等方面考慮,沒有提及有機重液。由于標準修訂當時新型高密度重液也尚未問世,因此標準只規定了用氯化鋅一種重液。


近年來無機高密度重液相繼研制成功,為增設高密度級浮沉試驗創造了有利條件。


對于少量細粒級試樣,特別是當試樣易于泥化時,亦應考慮采用有機重液。


3.3 試樣重及其試驗誤差的規定


本標準規定的各粒級浮沉試樣重量 (GB 478 — 87 表 1) 是根據理論分析和科學試驗而確定的,與GB 478 ---64 , GB 478-80 兩項國家標準是基本一致的,經過實踐證實是合適的小重量。如果嚴格執行GB 474----83 《煤樣制備方法》制備試樣,是能夠滿足 7.3 條和 7.4 條所規定的試驗誤差的。


經驗征明,大粒級浮沉試驗易于出現誤差超限,因此對其重量應當予以保證,盡可能多一些,縮分和制樣過程都虛十分細心;含有易于泥化的矸石時,用水噴洗回收煤泥和沖洗氯化鋅殘留物時,更應精心,不可過量。


3.4 試驗操作的關鍵


第 6 條(試驗步驟)是執行本標準的關鍵,這些條文是多年來許多試驗單位實踐經驗的總結,一定要嚴格執行,杜絕人為誤差。操作的關鍵有以下幾點:


3. 4.1 經常調試重液的密度,使其準確到 0.003g/cm3 。因為煤粒會吸附重液,當進入下步浮沉試驗時,會使重波的密度發生變化,每次撈浮物時都用密度計先檢查一下該重液的密度。并及時調整到正確的密度。


3.4.2 浮沉煤樣放人浮沉桶中的數量,每次以在浮沉桶內的厚度不超過 lOOmm 為限。切不可圖快而隨意加大每次的浮沉試樣數量,否則會造成試驗誤差超過規定。


3.4.3 注意回收浮沉煤泥,并準確處理和計量。


3.4.4 煤樣放入重液桶之后,輕輕攪動,嚴格掌握分層時間,不可急于撈取浮物。


3.4.5 嚴格掌握撈取深度。因為有些煤粒的密度可能與重液密度相同或接近,這些煤粒會停留在任何位置,撈取深度隨意變化會造成人為試驗誤差。


3.4.6 第 6.8 條稱量干燥后的樣品時,一定要達到完全冷卻至空氣干燥狀態,不可“趁熱打鐵”。


3.5 關于計量和產率精度問題


本次修訂時,專門對計量與產率精度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確定了所用量具(臺稱或案稱)的小刻虛值,選取標準列入 GB 478-87 表 2 。


根據選煤技術的需要,各密度級產物的產率(百分數)的有效數字應取到小數點后兩位 (7.2 條 ) 。用4.5 條規定的臺(案)稱稱量是能夠滿足這一規定的,完全可以取得所要求的有效位數。例如 25 — 13mm粒級的浮沉試樣的重量規定為≥ 15kg ( GB 478-87 表 1 ),為了保證有效位數為五位 ( 即100. 00%) .則質量應讀到小數點后三位。我們知道 lOkg 和 5kg 臺稱均可讀取小數點后三位,而1kg 托盤天平 (4.6 條 ) 則可讀取小數點后四位。


產率(百分數)取小數點后兩位的規定是指計算結果,計算過程中應多取一位,以保證準確度。


3.6 關于附錄 A


附錄 A 中,增加了邁耶爾曲線 (M 曲線 ) 的繪制 (A.2 條 ) ,主要目的是為了與 MT 145-86 《評定選煤廠重選設備工藝效果的計算機算法》取得一致。附錄 A 中的附表 (1 ~ 5) 是原煤浮沉試驗實例,每一粒級都有自然級、破碎級和綜合級,即表 A1 、表 A2 和表 A3 。表 A4 是篩分浮沉綜合表,各粒級分別綜合好之后,即可得出表 A4 。表 A5 是用來繪制可選性曲線的,同時,從本表中還可直接看出煤樣的浮沉組成和可選性。表 A5 是 50 — O. 5mm 粒級原煤的浮沉試驗結果,根據需要也可以綜合出任何粒級的浮沉試驗結果來,例如 100 ~ 0.5mm 或 13 — 0.5mm 粒級。


各浮沉試驗表中“煤泥”一項,是指浮沉煤泥(第 6.3 條)。此次舉例中刪去了“帶煤泥”一項,實際上“帶煤泥”計,就是“總計”減去“煤泥”的差。例如:表 Al 中占本級產率一欄,合計(不包括煤泥)為10 000,煤泥為 0.96,總計為 10 000 ,帶煤泥計則為 (100. 00-0+ 96)= 99. 04。


附錄 A 是參考件,附表及舉例僅供參考,使用時可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某些項目、表格。


 


 


本方法用于測定粒度值大于 0.55mm 的褐煤,煙煤和無煙煤等煤樣各密度一的產率和質量。


一、概述

1 、煤樣可分成下列密度一: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2.00kg/1, 有時可增加密度一

2 、測定各密度一的產率和質量

3 、可參考 GB477 、 GB474 、 MT144


二、煤樣準備

1 、煤樣質量按下表規定:


粒一( mm )


小質量( kg )


粒一( mm )


小質量( kg )


>100


150


13


7.5


100


100


6


4


50


30


3


2


25


15


0.5


1


2 、煤樣制備應符合 GB474 3 、煤樣須是空氣干燥狀態。


三、浮沉試驗器具


浮沉試驗室面積不小于 30 平方米,室溫不低于 10 ℃ 。

1 、重液桶: 可用陶瓷缸或用鍍鋅鐵板,塑料板或不銹鋼板制成,桶高不低于 500-600mm ,容積不少于 50 升。

2 、網底桶 用鍍鋅板或塑料板制成,圓柱形,桶高比重液高 50mm, 直徑比重液桶小 40mm, 上口帶有提把,桶底用網孔尺寸為 0.5mm 的金屬絲,紡織方孔網制成。

3 、密度計:分度值為 0.001kg,1

4 、烘箱:帶鼓風機,自控溫

5 、臺稱:稱量為 500( 或 200) 、 100 、 20 、 10 和 5kg 的臺稱各一臺,其小記得度值應符合下表規定,每次過秤重量不少于臺稱大稱量的五分之一。


大稱量( kg )


小刻度值 (kg)


500


0.2


100


0.05


20


0.01


10


0.005


5


0.005



6 、托盤天平:大稱量為 1kg , 感量 1g

7 、撈勺:用網孔尺寸為 0.5mm 的金屬絲編織方孔制成

8 、盤子:用鍍鋅鐵板或鋁板制成或耐腐蝕,耐熱材料制成。

9 、煤泥桶:規格與重液桶相同


四、 重液的配制 可選用氯化鋅為浮沉介質,氯化鋅易容于水,可參考下表配制重液,因氯化鋅有腐蝕性,注意載口罩、手套、眼鏡及穿膠鞋和圍膠皮圍裙等。


密度, kg/1


氯化鋅含量, 


密度, kg/1


氯化鋅含量, 


1.30


31


1.70


58


1.40


39


1.80


63


1.5


46


1.90


68


1.6


52


2.00


73



五、試驗步驟(以氯化鋅為例)

(一)準備


1 、配好的重液按順序裝入各重液桶中,每桶中重量液液面不低于 350mm ,低一個密度的重液作為每次試驗的緩沖液。(密度值準確至 0.002kg /L )。

2 、浮沉實驗順序是由低向高進行,如果煤樣含量泥化的矸石或高密度物含多時,可先在高的密度液內浮沉,撈出的浮物仍按由低到高的順度進行浮沉。

3 、試驗前先將煤樣稱量,放入網度桶內,每次放入的煤厚度一般不超過 100mm ,先用水洗凈附著在煤塊上的煤泥,濾去洗水,再進行浮沉試驗,收售同一粒一沖出的煤泥水,用澄清或過濾法回收煤泥,然后干燥稱量,此煤泥通常稱為浮沉煤泥。

(二)試驗


1 、先將盛煤樣的網底桶在低的密度的緩沖液內浸潤一下,(同理,如先浮沉高密度物,也應在該密度的緩沖液內浸潤一下),然后提起斜放在桶邊上,濾盡重液,再放入浮沉用的低的密度的重液桶內,用木棒輕輕攪動或將網底慢慢地上下移動,然后使其靜止分層,分層時間不少于列規定。

( 1 )粒度大于 25mm 時,分層時間于 1-2min

( 2 )粒度大于 3mm 時,分層時間為 2-3min

( 3 )粒度大于 1 -0.55mm 時,分層時間為 3-5min

2 、小心用撈勺定方向撈浮物,撈取深度不超過 100mm , 撈時防止沉物攪起,大部分浮物撈起后,再用木棒攪動沉物,再次撈取浮物,反復操作撈盡為止。

3 、將裝有沉物的網底桶慢慢提起,斜放在桶邊上,濾盡重液,再把它放入一下個密度的重液桶中,用同樣的方法逐次進行,直到該粒一煤樣全部作完為止,后將沉物倒入盤中。(注意回收氯化鋅溶液)。

4 、在實驗中經常調整重液的密度,保證密度值的準確。

5 、各密度一產物應分別濾去重液,用水沖去氯化鋅液(用熱水沖好),然后放入漫度不高于 50 ℃ 的干燥箱內干燥,干燥后取出冷卻,達到空氣干燥狀態再進行稱量。


六、分析化驗和結果整理

將各密度一產物和煤泥分別縮制成分析煤樣,測定灰分和水分,當原煤硫化超過定限時,如 1或 0.5 時,各密度一均測全硫,按要求增減化驗項目。

各密度一產物的產率和灰分用百分數表示(取小數點后兩位)

浮沉實驗前空氣干燥狀態煤樣質量與浮沉實驗后各密度一產物的空氣干燥狀態質量之差值,不得超過浮沉實驗前煤樣量的 2 ,否則應重新進行浮沉實驗。

浮沉實驗前煤樣灰分與浮沉實驗后各密度產物的加權平均值的差值,應符合以下規定: 


 


煤樣粒度大于25mm圖片


煤樣粒度小于25mm圖片


附 1 :煤炭可選性評定標準( MT56-81 )煤炭可選性評定標準 ( MT56-81 )


1 、本標準適用于粒度大于 0.5mm 的煤炭。

2 、煤炭可選性定為:易選、易選、中等可選,難選、難選五個等一。

3 、可選性等一采取 “ 分選比重 ±0.1 含量法 ” (簡稱 “±0.1 含量法)進行評定。

( 1 ) ±0.1 含量按理論分選比重計算:

( 2 )理論分選比重按指定的精煤灰分確定(限小數點后兩位)

( 3 )當采用的理論分選比重小于 1.70 時,則以扣除沉矸為 100 計算 ±0.1 含量。

( 4 ) ±0.1 含量以百分數表示,計算結果取小數點后一位。

4 、可選性等一的劃分標準如下表:


±0.1 含量, 


可選性等一


≤10.0


易選


10.1-20.0


易選


20.0-30.0


中等可選


30.0-10.0


難選


>40.0


難選


5 、按浮沉試驗規定進行試驗

快速浮沉試驗


試驗的目的是為了時常所致原煤可選性和選煤產品的密度組成,控制和指導選煤操作,煤樣制備按有關規定進行。

附件 2 :快速浮沉試驗步驟

先檢驗密度計是否合乎要求,密度值的讀數為 0.02 ,每月校正一次。

把未經稱量(作一一浮沉可先稱量)和經脫泥的煤樣(原燈要脫泥)直接放入篩孔為 0.5mm 網底桶中,先在略低于或等于規定密度的重液中浸潤一下(防攜帶水)再提起濾去一部分重液,再放入試驗的低密一重液中(工廠中的快速浮沉常采用兩個密度一,一個是精煤的分選密度,另一個是矸石的分選密度)使煤粒擴散,等重液穩定后,作網勺沿同一方向撈取浮物,將其放入水有網底的漏桶中,傾斜在重液桶上,使重液流出入桶中,在網底桶內撈浮物的深度,為距液面 100mm 內不能過深,撈浮煤時不要攪動沉下物。

重液表面浮煤用網勺撈出大部分后,再上下移動網底桶,使沉下物夾雜高的密度重液的桶中,重復在密度重液桶中的操作。

撈盡浮物后,把盛有沉下物的網底桶慢慢提起,濾去重液,將其放高密度重液的桶中,重復在密度重液桶中的操作。

后撈出高的密度重液中的浮物,取郵沉煤、先后得到三個密度物料,分別在氯化鋅回收水池中沖一下,自行脫水后稱量,設浮物質量為或間物質量為 B ,沿下物質量為 C ,以下式計算各密度的百分數



contact us

鶴壁市藍翔儀器有限公司

  電話:18839232200(李經理)

  QQ:871310308

  地址: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衛河路東段399號

SERVICE

18839232200

服務熱線